【资料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在深入推进试点和总结推广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将全面启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这是在新征程上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更好守护人民福祉的战略行动。燃气、桥梁、供水等,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转、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设施。这些设施如同人体密密麻麻的毛细血管,对于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城市发展是一个持续新陈代谢的过程。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城市更新的新阶段,由过去大规模的增量建设,向存量的提质改善和增量的结构调整并重转变。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突飞猛进,不少城市的基础设施处于老化状态,若不及时优化,容易引发一些问题。比如,燃气管网泄漏触发公共安全事件,供水管网漏水引发地面塌陷等。同时,很多城市在先前的基础设施设计中没有把气候变化的风险考虑在内,城市基础设施易面临内涝等安全风险隐患,亟待改进。对此,须多措并举,以城市更新为抓手,通过增加城市更新的高质量供给,进一步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
一方面,夯实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底座。要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依托,将基础设施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和多项信息化技术统一集成,推进城市基础设施要素信息的一图汇聚,为城市基础设施搭建监测物联网,形成常态化监测、动态化预警、精准化溯源、协同化处置等核心能力。通过高效敏捷的数字化底座,及早发现和管控城市燃气、桥梁、供水、排水防涝等方面的风险隐患,切实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见微知著,由事情的苗头清晰预判其实质,了解城市运行发展趋势。在让城市管理者耳聪目明的基础上,城市运行管理方能张弛有度、防患于未然。
另一方面,全方位优化基础设施生命线保障。要开展城市基础设施普查,建立覆盖地上地下的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库,找准城市基础设施风险源和风险点,编制城市安全风险清单;推进配套建设物联智能感知设备,逐步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运行数据的全面感知、自动采集、监测分析、预警上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监管信息系统整合,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上搭建综合性的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管平台,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运行一网统管。
此外,还可在内涝地区强化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基础设施的蓄水、净水、绿化等功能节约日常运营维护成本,通过雨水回收利用创造经济效益,通过环境的质量优化全方位提升城市价值。(徐唐棠)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资讯
- 推动城市基础设施一网统管|全球快消息
- 当前快报:卧室禁放四物,有科学根据
- 天天要闻:二级工伤赔偿标准是怎样
- 全球快播:官方二次通报“广西灵山体育老师猥亵女生”:行政拘留,开除党籍,撤销教师资格
- 【环球热闻】安溪县长刘永强带队到西坪镇现场办公
- 世界热点评!唇线笔可以当口红吗_唇线笔
- 阿本承认炎亚纶恋情_炎亚纶男友 全球播报
- 让“类中关村”创新生态在津冀大地上多点开花 全球看点
科技
-
大山深处的书香春节2022-02-07
-
天津:男子涂改核酸证明进火车站被拘留2022-02-07
-
降雪致青海多条高速实行交通管制2022-02-07
-
广州番禺部分区域被划定为疫情防控管理区2022-02-07
-
错峰有序、防疫有力,畅通“最后一公里”——春运返程交通运输疫情防控有保障2022-02-07